京学幼儿园

成都邛崃凤凰城园

寻梦环游记:让我们和孩子一起上一节生命教育课

2017-12-07 16:30:23

 

京学教育家庭教育


电影《寻梦环游记》,它有多好看呢?


据说原本题材涉及亡灵,迪斯尼做好了无法引进中国的准备。但是它打动了审片部门,让人动容落泪。


影片是讲述一个鞋匠家庭出身的小男孩,为了圆音乐梦,走进死亡之地,遇到家人的灵魂,最终得到他们的祝福重返人间唱歌的故事。


在我看来,其实编剧是以米格实现音乐之路为主线,讲述了一个家与爱,人间与亡灵之间怀念的故事。另外,我觉得,这个影片也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生命教育课。


所谓生死


在我们所面对的现实生活中,从小就是对死亡避而不谈,对亡灵有着莫名的害怕和恐惧,哪怕他们是家人。


电影以墨西哥“亡灵节”为背景,墨西哥人有一句谚语:“死者在棺,生者狂欢”。他们对生死的态度是无所畏惧,是豁达坦然,他们的亡灵节蕴藏着狂欢节一般的绚烂生机。


当电影中这个新的乌托邦“亡灵城”出现时,坐在我邻座的小女孩跟她妈妈说:“哇,这里好漂亮啊,妈妈,人死了都会去这个地方玩吗?”


3岁的小孩子可能对死亡没有什么概念,但是她也能看出这个“亡灵城”是个充满欢乐的地方。


死亡,不再是一件多么悲伤的事情。


因为死去的人活得也很好,跟所有死去的家人在一起,吃吃喝喝,唱唱跳跳,开各种派对,而且每年亡灵节还能和活着的家人团聚一次。


亡灵们盛装打扮,通过万寿菊桥,纷纷返回人间,探望自己心爱的人:


死亡的背后不再是我们所想的幽暗与冰冷,不再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墙壁,死亡并不是与家人永别。


死去的人类化身骷髅,带着温情和可爱,如同活着时一样活在另一个世界。


那个世界真的存在吗?也许荒唐。


如果真的是这样,去世的人还有人记得他,他在那个世界就还存在,还能快乐地生活,还能感受到我们对彼此的爱。所以我选择相信。它让我不再惧怕生离死别。

这次导演皮克斯在《寻梦》中,点破了我们也许一直在回避的话题:死亡并不严重,重要的是爱的人一直在我们心中。就如他所说:“死亡是生命中的一部分,人们总是忽视它的存在,不敢相信。但有一点很明确,就是我们都要面对它、经历它。这个既残酷又很有力量的现实,我很自豪我们从来没有隐藏过它。

因为不懂死亡,所以无法面对


生老病死,人之常情。面对挚爱的亲友逝去,我们该如何面对和处理呢?有的人悲痛的哭泣,有的人默默的缅怀,也有的人无法接受郁郁度日。可是,死亡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?


正如蔡康永所说:在华人的文化里,死亡一直是缺失的一课。我们从小没有被教育,如何面对死亡。

我们国家,几乎没有什么关于死亡教育的书籍,也没有任何课程。


据调查,在失去亲人的那些人当中,70%的人会有失眠、健康变差等问题。


而82%的人在亲人去世后常感孤独寂寞,3个人中就有1个人曾有自杀念头。


很多人会为了挽留对方,常常会要求医生做各种的抢救保命手段。


因为无法接受亲人的离去,只能想尽办法去拖延死神的到来。

生,是伟大的创造。与生相对的就是,死。死难道全无意义,只有悲伤和痛苦吗?


而对于家庭教育而言,是否应该让孩子早早的了解死亡的意义?了解死亡的意义有什么价值呢?

如果我们从小接受正确的死亡教育,能够正确面对死亡,那么,就会在死亡到来那一刻,就会让内心得到一个安宁。


死亡教育其实是对生命的教育,而死亡不是失去生命,而是走出了时间。


我们可以这样进行“死亡教育


近几年,青少年自杀率逐步提高,“死亡教育”、“生命教育”这个话题才逐渐走进了公众的视线。无论是生命教育,还是死亡教育,目的都不仅仅是要教育孩子安全第一、不要自杀,而是更要有意义、有价值地活着。为此,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,和孩子聊一下。


尊重并珍爱生命——关于生命的开始


尊重生命是每个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,这是品德的根本。因此,我们的死亡教育、生命教育的第一堂课不应该只是自己活着不自杀,而是尊重珍爱每一个生命。能尊重所有生命的人,自然会珍惜自己的生命。

那什么是生命?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让孩子了解:

1、通过图书帮助孩子了解人类生命的过程:出生——成长——死亡。

2、去医院探访新生儿,一起看B超图和照片里的小宝贝,告诉她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时都是小小的,像植物的种子一样,都有一个长大的过程。

3、介绍生活中所有的生命:为孩子介绍路上遇见的花草树木小动物,遇到她感兴趣的动植物,和她一起去查找它们的名字,并告诉她:它像我们一样都有生命。

4、带着孩子种一株植物。感受植物的生发,通过自然的循环帮助孩子了解不同的生命会有不同的展现方式。同时,通过照顾植物也会让孩子对生命更爱惜、更尊重。


生命的价值——关于生命的过程


刚才我们说的“尊重生命、珍爱生命”,其实就是保证活着。但在保证之后,我们究竟要怎样活着?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呢?


1、尊重孩子的爱好,即使她与你所希望不符。

真正的爱好可以给孩子的生活带来快乐,而生活的快乐就是孩子力量的源泉。尊重和支持孩子的爱好,不过分要求孩子去接触他不喜欢的东西,对于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是非常有好处的。

2、帮助孩子寻找梦想,并鼓励他行动起来。

当孩子说想做医生时,就为他提供“医疗玩具”;当孩子说想做模特时,就带孩子去看T台秀;当孩子说想当太空人时,就为他买太空探索的书……其实当孩子最初有一个梦想轮廓时,就是在给我们帮她寻找梦想的机会,带孩子深入的去了解、行动、实践,这个梦想才机会成为真正的梦想。

3、全面认识自己。
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,也有自己的短处,重要的是能正确认识自己,给自己准确的定位。这是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重要原则。

生命的逝去——关于生命的结束


在中国绝大多数人是避讳谈论死亡的,如果不是遇到这类问题,这个话题没有人会主动提出。所以一旦出现问题,家长往往无从下手。


然而,小到宠物的死亡,大到亲人的离去,如果家长过分回避孩子的问题,对孩子的悲伤情绪没有进行正确疏导,就会让孩子产生对死亡的不正确理解,甚至引起恐慌。


如果有一天,你的孩子问你关于“死亡”的话题时。你一定要直接了当地跟孩子谈论死亡,尽量避免模糊不清的答案。


不要用宗教或者神话中的天堂地狱等传说故事来解释死亡。如果采用这些模糊的方式,虽然很简单,但也很容易产生困扰。因为孩子长大了并不相信这些,那他只会陷入更深的疑问,从而无所适从难以自拔。


0-4岁的孩子,我们可以用比喻的手法说玩具坏了,没法恢复了,就是死亡。


4-7岁的孩子,告诉孩子(亲友、宠物、植物等)真正的死亡原因。让他明白死亡是很危险的事情,并做好安全教育,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。


7-13岁的孩子,我们可以带他们去自然博物馆,科技馆,了解人的生老病死过程。


另外,还可以这么做:


1、带孩子参加告别仪式。

2、引导孩子发泄心里的悲伤,并接纳孩子的悲伤,不要排斥孩子的哭泣。

3、一起回忆美好的过往。

4、给孩子留下用来想念的物品。

5、相信孩子能够理解和面对。

最重要的是:

当大人真正放下时,孩子才会放下。因此,不要对这件事情避而不谈。当大人在看待这件事时,不带着恐惧、悲伤时,孩子也就不会这样去看待。


关于生命教育的图画书


最后,为大家推荐一些关于生命教育方面的绘本:

套系类图文书:《绽放自我——歪歪兔生命教育童话系列》(6岁以上)

独立绘本:

(1)关于生命的诞生:

  • 《小威向前冲》

  • 《我是从哪里来的》

(2)关于生命的过程和离去:

  • 《象老爹》(3岁)

  • 《汤姆的外公去死了》(3岁)

  • 《獾的礼物》(4岁)

  • 《狐狸树》(4岁)

  • 《外公》(4岁)

  • 《好好哭吧!》

  • 《爷爷变成了幽灵》

  • 《爸爸的围巾》

  • 《再见了,艾玛奶奶》

  • 《长大做个好爷爷》

  • 《你到哪里去了?》

  • 《爷爷有没有穿西装》

  • 《小鲁的池塘》

  • 《我永远爱你》

  • 《一片叶子落下来》(6岁以上)

(3)关于生命的意义:

  • 《大象的算术》

  • 《活了100万次的猫》


欧美国家关于生命教育的做法


在欧美国家,死亡教育的确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内容。


基于社会犯罪和滥杀情况严重,电视和媒体对暴力行为的渲染以及儿童尝试自杀的现象增多等等,美国在小学阶段就有死亡教育。死亡教育的目的在于消除恐惧,揭示生命的意义,老师从自然科学的角度,解释人类生老病死的规律,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死亡,珍惜生命,避免自绝行为。


在这个课堂中,会有专门训练的殡葬工作人员和医生护士来当老师。在跟孩子讨论人死亡的一些事情后会采用轮流演剧的方式,模拟亲人死亡的应对方式。


孩子参加亲人的葬礼,举行告别仪式,往往这个时候孩子会体验到成为孤儿的那种凄凉的感觉。


除了能够让孩子提前做好准备之外,更能让孩子学会珍惜生命,并且珍惜现在和周围人相处的时光。


这样的孩子,往往会变得更强大而温柔。


英国进行死亡教育的年龄段更小一些。从2003年开始,已经有550所幼儿园开始进行死亡教育,但都是从身边的宠物、动物来导入,比如童话故事中的大象、饲养的小猫的死亡,而不是猛然一下就把孩子推入到父母老去、死亡的场景之中,让孩子的心理在极短的时间内受到巨大冲击。


关于生命、关于死亡方面的教育是一堂漫长的课程,在这个堂课程中我们同为学生,在教育的同时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吧。

2018年3月春季班火热报名中~~~欢迎来电咨询~~~·


京学附属实验学校幼儿园(邛崃园)

地址:司马大道钱江凤凰城

咨询电话:028—88780006

联系我们
园所电话: 13348952811   028-88780006
园所地址: 邛崃市司马大道366号
关注我们
Copyright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
京ICP备12005835号-14 营业执照信息查询
立即报名